12月18日,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开启“为什么长江如此迷人”绘画与旅行日记展览。本次展览以长江为主题,通过艺术家高翔的手绘画作与法国作家、记者旅克·理查德(Luc RICHARD)的文字记录,将长江的壮美风光与人文故事立体呈现,以画笔与文字搭建起一座文化与艺术交融的桥梁,从书中走出的展览是一次对于长江旅游推介的全新尝试。
展览以一幅由艺术家高翔亲手绘制的长江图为主线,将绘画、旅行日记与影像记录相融合,如诗般铺展,开启了一场穿越山川与时空的艺术之旅。开幕式现场播放的视频,是两位艺术家在2005至2006年间溯江而上、逆流而行的第一手记录,镜头与笔触交织着长江沿岸的自然风貌与人文景致。从金沙江的雄浑奔腾,到三峡的壮丽险峻,再到江南的烟雨朦胧,这条流动的母亲河以磅礴又温婉的姿态,跃然纸上、见诸笔端,令人深受触动。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刘红革在开幕致辞中表示,长江不仅是一条河流,更是一部流动的史诗,一幅壮美的文化画卷。他讲述了在2023年“你好!中国”——长江主题旅游海外推广季活动开幕式上发现、推荐这本书并寻找作者邀请其在巴黎举办讲座和展览的故事。此展将为法国公众提供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欣赏长江的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他鼓励公众充分利用中国实行30天免签政策的便利,去中国感受长江的壮丽与深邃,发现这条母亲河的无穷魅力。
《为什么长江如此迷人》作者之一高翔在致辞中说道:“我们用绘画和文字两种方式记录长江流域的巨大变化,作品表达了朴素、真实、同情、赞美与关怀。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让中法观众感受到长江的雄伟与魅力,也让更多人理解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
开幕式后,高翔与刚刚获得中国大使友谊奖的学者贝文江(Jean PÉGOURET)展开了一场围绕《为什么长江如此迷人》主题的深度对谈。他们随着主持人的引导和提问,从艺术创作、旅行体验、文化交流和个人感受出发,畅谈长江的风土人情与自然奇观。高翔在回答“为什么长江如此迷人”这一问题时深情地表示,希望此次展览能让法国和中国的观众感受这条伟大的江流。他作为一位画家,对色彩是极为敏感的,因此他在和旅克游历长江的时候,能够明显地感受到这些纷繁色彩的变化,也是多民族多文化的和谐共生所孕育出的多彩文化的体现。
贝文江认为,丈量长江不仅是阅读自然的壮丽画卷,更是一次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绝佳旅行体验,能够在游历中充分体会中国快速的进步与发展,感知中国式现代化的步伐。长江所孕育的沿岸文明充满着质朴的能量,又有着朝气蓬勃的激情。他热情地向法国观众讲述了自己在中国游览长江城市的有趣经历,推荐长江旅游的经典线路,鼓励大家亲自踏上这条充满故事的母亲河之旅。
此次展览中,高翔与旅克深度合作,将长江的绵延千里化为艺术与文化的生动见证。他们的作品,是旅途中的所思所感,也是跨文化交流中的情感共鸣。展览形式多维且立体,既是艺术的展示,也是文化的表达,更体现了高翔对展览呈现方式的追求与匠心。作品通过细腻的笔画与文字,尽显长江的生命力与情感厚度,让观众沉浸在自然之美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意境中。
在展览现场,手绘的长江图、细腻的色粉画以及珍贵的手写旅行日记、现场照片都吸引了许多观众驻足欣赏。
贝文江称赞展览的策划与环节设置巧妙,并指出每一次参与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的活动都如同一次心灵旅行。他对展览中结合艺术与文化的独特表达印象深刻,认为这是一次新颖独特的故事讲述,也是与众不同的一次旅游推介,让公众产生强烈的旅游愿望。
弗雷德里克·巴塔莱(Frédérique BARTHALAIS)曾在中国生活两年,对展览中呈现的长江风貌深有共鸣。她表示,这次活动让她以全新的视角解读了艺术家的作品,尤其是画作与旅行日记交织带来的深刻人文体验,她期待将来能再次踏上长江之旅。
马娜·马赫德(Manar MRAD)医生受朋友邀请参与本次展览,她对中国文化一直充满兴趣,尤其是传统风水画、青花瓷等文化符号。这次展览开幕式上和对谈会让她对长江的自然与人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她希望未来能亲眼见证长江的魅力。
亚历山大·拉科夫斯基和伊莱娜·拉科夫斯基(Alexandre RAKOVSKI & Irène RAKOVSKI)夫妇首次来到文化中心,便深深被展览吸引。他们通过社交媒体了解到活动,并表示展览中的画作《上海•外滩》色彩鲜明、极具代表性,令人印象深刻,特别提到手写体展墙和原画结合的展示方式充满生活感,展览更是提供了深度理解中国文化的绝佳机会。
克里纳·勒斯高普女士(Corine LESCOP)是比利时艺术家,她专程从比利时赶来。她对展览给予高度评价。她认为色粉画作品表现力极强,尤其是长江沿岸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致以细腻的笔触被生动呈现。她表示这样的展览不仅是艺术的盛宴,更是对中国文化的深入探索。
法国职业摄影家扬·韦尔内里(Yann VERNERIE)表示,参观“为什么长江如此迷人”展览让他仿佛重回中国旅行的记忆,长江影像展现了壮美山河的独特魅力,尤其是鲜被西方媒体报道的地方,美丽且充满故事。作为摄影师,我希望未来能用镜头记录中国的大好河山,探索其文化与自然的深邃之美。还有观众留言表示:“展览让我们足不出户便能‘溯江而上’,深入了解长江流域的风土人情。艺术家用画笔和文字传递了长江的生命力,这种形式让人身临其境。”
本次展览以绘画、文字与影像为媒介,试图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角来观察和记录长江。中国艺术家高翔和法国记者旅克在2005年至2006年间,以步行、舟行、车行等方式,逆流而上,他们在沿途用色粉画和手稿,记录了长江流域的自然风貌、社会生活以及文化印记。这些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创作,更是一种对历史的追溯和对长江精神的礼赞。
该展展出了60余幅画作和部分日记,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1月15日。
华文国际网 版权所有 2025 © 邮箱:13516590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