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波为媒,串联三段镌刻时代印记的新疆故事
在新疆人民广播电台 FM949 频道讲述新疆故事的栏目里,听众的来电成为打开故事宝库的钥匙。
第一个故事《望远镜》将镜头对准福海乌伦古湖的冬季捕鱼现场,哈萨克族捕鱼队长加尔肯与汉族企业家李振戈之间,横跨 45 年的羁绊令人动容。1979 年,加尔肯意外将李振戈父亲保管的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望远镜坠入冰洞,李父为打捞望远镜不幸遇难。当尘封的望远镜在 2024 年的冬捕中重见天日,两个本该剑拔弩张争夺头鱼的对手,却在拍卖场上互相谦让——李振戈最终拍下头鱼又当众赠予加尔肯,这场跨越代际的和解,不仅是对儿时情谊的告慰,更展现出新疆各民族在岁月长河中铸就的深情厚谊。
第二则故事《照相机》将时光回溯到 1976 年唐山大地震时期。伊犁昭苏军马场决定捐赠三千匹军马支援灾区,青年牧工乔丹丹与报社记者赵思源因一台公家相机结下不解之缘。乔丹丹与即将远赴唐山的爱马 “夏塔” 留影,却意外导致胶卷曝光,间接让赵思源丢掉工作。43 年后的故地重游,白发苍苍的两人终于解开误会,相拥释怀。在泛黄的记忆里,既有青春的遗憾,更有彼此牵挂的真挚情感。
当电波继续传递,8 岁维吾尔族男孩凯萨讲述的亲身经历《生命速递》震撼人心。和田核桃林间的意外让凯萨右臂离断,为保住孩子的手臂,和田当地医生,和田机场工作人员,空管部门,南方航空机组成员,乌鲁木齐机场,乌鲁木齐骨科专家等各族群众,与时间展开生死赛跑——从和田到乌鲁木齐,各单位联动开辟绿色通道,航班二次开门、航线直飞调整、医院通宵待命,这场跨越 1500 公里的生命接力,凝聚着新疆各族人民守望相助的磅礴力量。
创新叙事,打造立体多维的新疆故事画卷
《你好,949》突破传统线性叙事,以电台节目为框架,将三个独立故事巧妙串联,形成 “故事套故事” 的嵌套式结构。FM949 主持人的声音贯穿始终,既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观众情感的引导者,让观众仿佛置身直播间,与全疆听众共同聆听、共同感动。
影片在视觉呈现上,将乌伦古湖的冰湖奇观、伊犁草原冬季的壮美风光、和田绿洲的田园景致尽收镜头,配合哈萨克族冬捕仪式、伊犁冬季骑行旅游等特色文化场景,打造出极具地域风情的视觉盛宴。
在艺术表达上,影片通过细节呼应强化主题——望远镜上凝结的两代人情谊、照相机里定格的青春遗憾、万米高空的机舱中传递的生命希望,这些承载记忆的物件成为跨越时空的情感纽带。
精神内核,彰显民族团结的时代强音
《你好,949》的三个故事看似独立,却共同奏响着民族团结的主旋律。无论是《望远镜》里跨越民族与代际的和解,《照相机》中不同民族携手支援唐山地震灾区,还是《生命速递》里各族群众的生死救援,都生动诠释了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的深刻内涵。
影片以普通人的视角切入,用温暖治愈的叙事传递核心价值观:无常的命运或许会带来伤痛,但新疆大地上永不缺席的善意与爱,终将治愈一切创伤;各民族在共同经历中形成的情感共鸣,正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注脚。
匠心传承,天山电影制片厂再启新篇
作为中国电影界讲述新疆故事的主力军,天山电影制片厂始终扎根新疆沃土,用镜头记录时代变迁。
近年来,电影《远去的牧歌》以哈萨克族牧民转场为线索,展现新疆生态文明建设成就,荣获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小马鞭》以新疆少年与马的情感为纽带,生动展现新疆乡村少年的成长与梦想,凭借质朴的情感表达和精良的制作,在包括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多个国内外电影节中问鼎折桂,收获观众与专业评委的一致好评 。这些作品不仅实现了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更成为外界了解真实新疆的重要窗口。
“我们将继续深耕新疆故事这座富矿。” 天山电影制片厂党委书记荆鲁洲表示,未来将以《你好,949》为新起点,坚持 “小人物、大情怀、正能量” 的创作方向,挖掘更多反映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繁荣的鲜活故事,推出更多有思想深度、情感温度、艺术高度的精品力作,让中国新疆故事在世界影坛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你好,949》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封写给新疆大地的情书,一场关于民族团结的深情告白。
华文国际网 版权所有 2025 © 邮箱:1351659001@qq.com